墨子以大义引导任侠精神,从而对中国几千年的任侠文化起了主导作用。这一作用不可低估,抵抗外来侵略的慷慨赴死,路见不平的见义勇为,皆来源于墨家。
注重实践的认识观,直接启迪了后来的如荀子等人唯物主义的诞生。
贵义的思想对孟子有着直接的影响。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也。跟墨子学于儒而逃于儒相反,孟子汪族誉是学于墨再逃墨从儒。虽然他有很多攻击墨家之词,但他的很多观点深受墨家影响。例如他接受墨家等贵贱的思想,提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接受墨子减轻百姓负担发展生产的影响,提出“轻徭薄赋”的主张(这一主张在汉文帝时被人再度提出,终于被采纳,造就了有史以来的初次盛世之治“文景之治”)。
等贵贱这一思想,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平民了。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就是来源于墨家。
《吕氏春秋·当染篇》中,直接引用《墨子·所染》中的原话,说明结交朋友相处环境的重要性。
6,墨家衰落的原因
墨家提出的非攻思想,不符合战国时期大一统的趋势。在当时的条件下,不通过战争不可能真正结束分裂而使天下稳定。墨子及其后来的弟子没有弄清楚,最少来说没有把这样的观点形成文字:战争,有时也是和平的一种手段。因此非攻思想不可能被那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接受。而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流思想所在,因此墨子思想不可能被大国接受并施行。墨子奔走呼号一生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弟子更是如此。主要原因就是非攻不合时宜。
墨家内部严格的半军事化的纪律,准宗教式的信仰,慷慨赴死的精神,对大义的执着追求,导致在战国时期帮助守城时死难很多,丧失了大批精英。墨子为劝楚惠王而亲自赴楚,不把生死当回事,其后来者可想而知也是如此。
墨子思想在很多地方跟儒家直接针锋相对,一直互相攻击。当儒家成为正统思想后,墨家思想就被视为异端,遭到封杀。
在墨子之后,墨家没有出现一个天才的集大成者,进一步完善其思想,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道家先有老子,后有庄子和刘安;儒家自孔子后有孟子荀子董仲舒。特别是在西汉初年,国家大治,统治者在寻找治国良策时,董仲舒及时奉上《春秋繁露》,刘安也献上《淮南子》,而墨家作为当时的显学却在学术和治国思想上无所作为。结果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式跟皇权结合,成为正统思想,墨家沦为杂家。
西汉初年,游侠成为一种风气。疑为墨家弟子的郭家朱解之流对民间影响非常之广。加之墨家内部有一套完整的赏罚制度,墨家弟困段子犯了法,自己处罚,完全不理官府。作为封建集权的统治者。怎么可能容忍有人的影响比官府比皇帝还大?又怎么可能容忍有别的组织可以在法外立法?因此汉景帝时开始弹压墨家。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了主导,郭家朱解之流又以武犯禁,藐视权贵,杀人于千里之外;更有一些墨家子弟参加当时的七国之乱。汉武帝震怒之下,先后穗缺三次重拳出击镇压墨家。墨家子弟的活动从此走向地下,逐渐衰落。游侠之风也因此衰落,直到大唐才又渐渐兴起。
墨家学派从显学到绝学,秦汉之后墨家学派迅速衰落的原因在于墨家主张的思想与封建君主们提倡的思想很多都有强烈旦喊的冲突。
一、墨家推崇的“兼爱”理论。
墨家作首迟启为诸子百家中十分重要的学派理论,它在早期的影响力可以与儒家相并列。“兼爱”指的是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们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上应该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是一视同仁的态度去面对。这个理念虽然十分理想,但是人性是变化的,不是通过一些约定就可以轻易改变的。更何况当时是奴隶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初期,阶级观念早已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所以“兼爱”始终是一种理想化的东西,不会有什么实者如操性。
二、“非攻”的思想具有一种防御性。
“非攻”表示了墨家的一个对外的习惯和态度。墨家与其说是一个学派,不如说他们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的纪律十分严明,而且长时期的重点都在对外的一个防御方面。可以推理出,如果外界出现一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团体,墨家的强大组织能力是不会被对方轻易击退的。墨家的组成人员大多都是一些社会下层的人们,所以大家面对时代的风云变幻,对新到来的封建君主们是不会具有妥协性的,所以会导致他们的最终衰落。
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墨家的阶级组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秦汉时期社会主要的“发声”阶级早已经变成了新兴的封建阶级。而墨家成员中大多数组成都是底层的人们,这种情况根本不会有表达自己的声音的机会,还会受到各个上层阶级的压榨和打压。面对一系列的挫折,组织基础竹简被瓦解,所以秦汉之后墨家学派逐渐衰落最后消失。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墨子所代表的墨家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为什么突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第一个主张不适应统治需要。墨家主张“尚贤”、“非命”,即反对世袭制,反对贵族特权,这个是不是会被统治者接受呢?肯定不会!你要是统治者的话,你会认为这个人说的对?你的亲戚还等着跟你享福呢!你说你们是没大哪神有能力的人,上一边去吧缓段!肯定不行的,因为中国古代是一个人情社会,要是都不讲人情的话,那么,这个统治是无法稳固的!
第二个就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影响。到了西汉武帝的时候,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统治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了。之后就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导致了其他学派的直接衰落,甚至是消亡。这个以后,不仅仅是墨家思想,诸子思想也是消退的。自此以后,儒家逐渐确立了中国思想文化里的正统地位。
当然,任何思想都是滚亏要与时俱进的,要不然,就会被遗忘。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觉得还是不行的,所以,孔子是颠沛流离到各国去宣传自己的主张。到了汉代,董仲舒适应了当时的需要,才会被采纳。墨家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还一度成为显学,之后因为自己不适应所以才会被抛弃。可见,我们的思想也是要不断变化才可以。
你要是墨家的领导人,你会怎么变化?
墨家衰微消亡的原因如下:
一、实用性大于理论性使墨家思想难以传承。对于某种思想、学说来说,一般有两种倾向,一是偏向理论,一是偏向实用。从整体上来说,墨家思想的实用性更为突出。墨家所提出的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大都是出于对当下社会问题的考虑。
二、墨家思想自身存在矛盾。“兼爱”体现了墨家的平等观,在阶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是非常可贵的,但墨家同时又承认君臣民之间的阶级关系,这样一来就与“兼爱”当中的天下平等互相矛盾了。猛孙墨家又同时认可非命、明鬼,非命是无神论,明鬼则带有迷信色彩,理论上两者不能共存。
第三、部分学说过于理想化。有学者将墨家衰微的原因归结于追求的的理想过高,有一定道理。“兼爱”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但人的本性是利己,平等是可遇不可求的,况且封建社会本就阶级分明,想让贵族与平民平等更是不可能实现。
四、重视科技脱离时代。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视科技的学派,墨家的科技思想难能可贵,但墨家对科技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当时的时代需求,科技也庆桥成为墨家衰微的原因之一。墨家后学探究科学技术的同时忽略了学术理论上的创新,大大削弱了墨家的传承能力。
五、缺乏创新。任枝差链何思想学说想要在历史上长久立足都必须时时创新,同时还要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其他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借鉴和创新中不断完善自身,这样才能长久发展而不被历史湮没,但墨家思想自初创之时就不具备这种品质。
六、严苛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为后期墨家的泥古不化埋下祸根。加之墨子性格倔强顽强,他坚信自己的理想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这种精神一方面能为他的前行提供强大动力,但也是墨家学说排他性强的原因所在,墨子很难接纳不同的意见,更不用说批判自己的学说了。
上一篇:诈骗金额6万判多少年
下一篇:药店装修需要多少钱
发表评论